夏日手足口病,中醫藥來幫忙!
作者:賴明輝 No.24
腸病毒 | Enterovirus
立夏後的台灣天氣明顯變熱,濕熱的氣候也讓腸病毒疫情悄悄升溫,前些日子孩子的班上曾經有兩個案例停課一週,對上班族的家長來說常常是措手不及。近日桃園衛生單位針對五月後的腸病毒1127停課標準做了修正,放寬國小課後班及低年級的停課標準,減少輕症感染造成停課的影響,但相對的也可能增加班級內交叉感染的風險,進入疫情再起的五月天,賴醫師建議常讓幼童洗洗手,出入人群較多的室內環境配戴口罩,降低腸病毒找上門的風險,支持性療法下配合中藥幫助加速康復。
簡介
腸病毒的種類繁多,臨床常見的有A型克沙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,後者在感染後出現手足口病及較容易導致嚴重併發症。腸病毒多發在氣溫變熱的夏季五月天後,傳染途徑是經由糞口接觸及飛沫傳染,潛伏期約2-10天,一般病程7-10天可逐漸恢復,病患糞便的傳染力可能持續2-3個月,症狀緩解後同住家人仍然須小心注意,兒童及成人都可能被傳染,但成人的症狀較輕微,現代醫學針對腸病毒尚未有特定藥物,通常是支持性療法幫助患者減緩症狀,建議平常多洗手預防感染。
中醫藥介入
手足口病是現代的傳染疾病,古籍無明確記載,比較接近中醫的溫病、瘡疹範圍,病因可稱是時行疫毒之邪造成,觀察病邪的性質像是有流行性的濕邪、熱毒。濕毒入脾胃後,出現手足口病,丘疱疹分布手足掌,咽喉是肺胃的門戶,黏膜疹常分布在口腔中軟顎、舌頭、嘴唇等,中醫藥從清熱解毒利濕的角度介入,緩解感染造成的症狀,幫助人體的免疫功能爭取時間,腸病毒就能夠更快速被自身免疫抑制,可以避免演變成重症。
手足口病是現代的傳染疾病,古籍無明確記載,比較接近中醫的溫病、瘡疹範圍,病因可稱是時行疫毒之邪造成,觀察病邪的性質像是有流行性的濕邪、熱毒。濕毒入脾胃後,出現手足口病,丘疱疹分布手足掌,咽喉是肺胃的門戶,黏膜疹常分布在口腔中軟顎、舌頭、嘴唇等,中醫藥從清熱解毒利濕的角度介入,緩解感染造成的症狀,幫助人體的免疫功能爭取時間,腸病毒就能夠更快速被自身免疫抑制,可以避免演變成重症。
臨床症狀
![]() |
| 疱疹性咽峽炎 |
![]() |
| 手足口病 |
重症前兆病徵
- 嗜睡
- 持續嘔吐
- 肌躍型抽搐
- 呼吸急促、心跳加速
Dr. LAI衛教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