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失智症(Dementia)

作者:賴明輝 no.18

前一段時間常有新聞台講到台大醫院的院長退休後罹患失智症,隨著現代人壽命逐漸延長,台灣進入老年人口超過20%的超高齡化會後可能潛在越來越多失智人口, 失智症跟單純的退化不同,它是某些疾病造成的症狀,活得越長壽就可能失智風險越高,高知識分子的醫師也無法避免。日本的失智症權威長谷川和夫醫師,曾經出版書籍描述自己罹患失智症的歷程,不可避免地未來會有更多患者需要醫療照護及社會關懷,調養兼治療是中醫的擅長項目,如何運用中藥、針灸、雷射等方式延緩失智症影響,相信有助於提升老年族群的生活品質。
簡介
根據2024年衛福部公布台灣失智症的盛行率調查,約每100位65歲以上的長者就有將近8人可能有失智症。失智症是一群症狀組合的症候群,它並不是正常老化的現象,症狀常見有記憶力的退化,進一步會影響認知功能,包含語文能力、抽象思考、注意力、判斷力及空間感等,有些長者甚至會出現個性改變、妄想或幻覺等情況,嚴重影響患者的社交及工作能力。臨床上的失智症大致可以分成三大類,包含:
  1. 退化性失智症:常見於多數患者,阿茲海默氏症佔多數,其次是額顳葉型失智症。
  2. 血管性失智症: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後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,導致智力衰退,中風後遺症的患者約有5%出現失智,伴隨有情緒及人格變化等特徵。
  3. 其他因素的失智症:缺乏維生素B9或B12等營養,顱內病灶造成,例如腦部創傷或腦部腫瘤等。
中醫藥減緩退化
<景岳全書>記載道:或以郁結,或以不遂,或以思慮,或以疑慮,或以驚恐,而漸致癡呆。失智症早在明代就有相關紀錄,隨後在清朝王清任的<醫林改錯>也寫道:高年無記性者,腦髓漸空等內容,都比20世紀初阿茲海默氏症的發現還要更早。中醫辨證虛實可以利用中藥介入減緩失智症的行為及精神症狀,例如:
  1. 痰濁擾神,可以用半夏、陳皮、菖蒲、遠志等介入,改善思慮不清、記憶退化等。
  2. 瘀血阻竅,可用丹參、桃仁、紅花、川芎等介入,改善健忘、認知障礙等。
  3. 肝氣肝風,可以用柴胡、天麻、鉤藤、當歸等介入,改善情緒躁動、失眠不寐等。
  4. 氣血不足,可以用四君子湯、四物湯、黃耆、酸棗仁等補養,改善疲倦無力、胃口不佳、行動遲緩、睡眠問題等。
  5. 陰陽兩虛,可用六味地黃丸、牛膝、炮附、肉桂、菟絲子、肉蓯蓉等,可以改善老年腰膝痠軟無力、下肢虛冷、尿頻尿急等。
哪些是失智症的行為症狀
  1. 記憶退化:時常健忘,事後還是想不起來。
  2. 無法勝任熟悉事務:家庭主婦忘記煮菜技能,司機忘記開車技術。
  3. 語言表達障礙:某些詞彙說不出口或者語不達意,回到家想找鑰匙,卻只會講那個用來開門的。
  4. 喪失時間、空間的概念:分不清楚白天或晚上,想不起來回家的方向。
  5. 判斷力及警覺性下降:過馬路無法判斷紅綠燈及往來車輛危險。
  6. 抽象思考困難:無法理解如何操作洗衣機洗衣服。
  7. 東西位置錯亂擺放:把鞋櫃塞滿冷凍食材,或冰箱擺滿拖鞋。
  8. 行為與情緒改變:情緒變化大,一下哭或一下怒。
  9. 個性改變:可能變得性情多疑,突然性情外向或者變得沉默寡言。
  10. 喪失活動及開創力:行為變得被動,或對原本感興趣的事失去興致。
  11. 其他常見症狀:姿體顫抖、肌肉僵硬、行動緩慢或者姿態異常等。
Dr. LAI衛教
  1. 維持患者有能力執行的事物,例如:清潔、盥洗等
  2. 給予尊嚴及尊重,支持患者保持生活獨立
  3. 安全前提下,適度給予患者自由,減少生活限制
  4. 理解患者生長背景及喜好習慣,促進語文表達與人際溝通
  5. 不隱瞞,任何決定都應該讓患者參與
  6. 減法溝通,善意謊言讓患者可接受
  7. 規律生活作息及保持家庭互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