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三伏貼(2025)

作者:賴明輝

何時開始三伏貼

夏至三庚數頭伏,三伏天是夏至後最炎熱的三天,在這炙熱三天的時段是最適合利用三伏貼將身體內的寒氣排出體外。三伏天的時間洽好位在小暑與大暑的炎熱節氣之間,所以有句諺語說:小暑不算熱,大暑三伏天。

2025三伏天日期:

  • 初伏日:7月21日
  • 中伏日:7月31日
  • 末伏日:8月11日

三伏貼的源流

天灸運用在疾病的治療及預防已經歷史悠久,早在兩千年前古人就開始使用敷貼藥物治病。到了宋朝王執中<針灸資生經>紀載了天灸、發泡療法的首紀錄,開始盛行利用天灸治療及預防季節性的疾病。明清後,張璐在<張氏醫通>寫道使用三伏貼來治療肺系疾病,現代人就是延續張璐先生流傳下來的方式,治療及預防擾人的過敏性鼻炎等疾病。

三伏貼的適應症

1. 增強免疫力、改善體質等

2. 氣喘、支氣管炎、過敏性鼻炎

3. 消化道疾病:
功能性消化不良、慢性胃腸炎、胃下垂等、食慾差

4. 小兒疾病:
胃脹、食慾不振、腹瀉、厭食、皮膚搔癢症

5. 婦女疾病:
經痛、月經不調、白帶、崩漏(子宮出血)、更年期、不孕症等

三伏貼的作用

穴位刺激及調節:
  1. 刺激穴位局部的血管擴張,改變周邊血液供應。
  2. 化學性刺激,影響皮膚的感覺神經受器,引發複雜神經反射機制。
  3. 肌體的發泡刺激,促進防禦力及免疫力增強。
藥物吸收的作用:
  1. 藥效成分經皮吸收,進入血液、淋巴中發揮藥理作用。
  2. 部分藥效集中在穴區附近,產生局部物理、化學性刺激。
  3. 經皮吸收,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,降低藥物的副作用。

三伏貼的醫學期刊療效

三伏貼治療過敏性疾病已經受到研究證實,許多媒體都曾報導過連續貼膚三伏貼3年,可以改善80%有氣喘困擾的患者。此外,國際期刊<美洲中國醫學雜誌/AJCM>刊載了2010年朴子醫院中醫科對於中藥穴位貼敷治療的研究,已經證實三伏貼可以改善呼吸道疾病,e.g 過敏性鼻炎等等。賴醫師的臨床經驗認為,根據當下病灶服用中藥治療或體質調理,三伏貼配合輔助改善過敏,可以得到更快、更好的療效

需再評估對象

  1. 感冒患者
  2. 懷孕婦女
  3. 特殊體質者,e.g 糖尿病、蟹足腫、過度虛弱等
  4. 皮膚有潰瘍或感染者
  5. 精神疾病
  6. 對發泡恐懼者

Dr. LAI衛教(非常重要!!)

  1. 敷貼時間約2-4小時,局部有燒灼不適感可提前取下。
  2. 敷貼處發紅、發熱屬正常,如有刺癢可塗抹膏藥緩解,避免搔抓。
  3. 穴位處如果產生無菌性水泡應小心處理:
    小水泡(<0.5公分)=>乾棉沾消毒水擦拭,貼紗布
    大水泡(>0.5公分)=>建議回診處理
  4. 三伏貼期間避免寒涼或辛辣飲食,一切冰冷飲、炸物、辛辣物等皆不合適。
  5. 日常盥洗水溫宜適中,避免沖冷水、游泳或三溫暖等活動。